官网首页 | 办公OA | 加入收藏
官网首页 | 办公OA | 加入收藏

知识分享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心理发展指导中心 > 知识分享 > 正文

科普|艾滋病不遥远,防艾知识早知道!

【 发布日期:2023-03-02】

自1983年法国巴斯德研究所首次分离出艾滋病病毒起,人类针对艾滋病的研究已有近40年历史。从传染病中的“绝症”到如今全球已有3800万HIV长期存活者,人们对艾滋病已经不再像从前那样恐惧。无论是艾滋病的检测、预防还是治疗领域,人类都取得了巨大进步,但艾滋病仍无法得到根治,艾滋病防治工作任重道远。

艾滋病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。

在中国,估计1000人中就有1人感染;

每100个感染者就有90个以上是经性途径感染;

发生不安全性行为,

就有可能感染艾滋病;

艾滋病不能从外表看出来,

检测是发现感染的唯一途径。

因此,学习艾滋病科学知识,

是为我们的健康竖起的第一道防线!


一、什么是艾滋病?

艾滋病的医学全称是"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"(英文名缩写AIDS)。它是由艾滋病病毒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(HIV)引起的一种病死率极高的恶性传染病。

艾滋病病毒进入人体后,主要杀伤人体中的CD4+T淋巴细胞,使人的抵抗力逐渐下降,出现很难治愈的多种并发症,最后导致死亡。


二、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哪些?

艾滋病的传播方式有三种∶性传播、血液传播、母婴传播。

1.性传播∶艾滋病可通过性交的方式在男女之间、男男之间传播。性伴侣越多,感染的危险性越高。性传播是艾滋病病毒传播的最主要途径。

2.血液传播∶公用注射器,输入被污染的血液或血液制品,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手术、针灸、拔牙、穿耳、纹眉等侵入人体的器械均可能引起艾滋病病毒的传播。

3.母婴传播:感染了艾滋病的妇女,在怀孕、分娩和哺乳时,可以把病毒传染给婴儿。


三、如何防治艾滋病?

到目前为止,我们还没有根治艾滋病的方法,全世界仍无有效预防感染的疫苗问世。并且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不大可能研究出来有效的疫苗。但是艾滋病是可以预防的,在掌握了更多科学知识和防治规律后,研究人员达成共识:艾滋病可防可控。策略就掌握在我们每个人的手中:“应检尽检、应治尽治、早检早治”。那么艾滋病如何预防呢?一起来学习一下!



不管是怀疑自己可能有感染风险、尚未确诊的人,还是已经确诊的艾滋病感染者,可以都会遇到诸如恐惧、愤怒和抑郁的情绪。这种情绪波动难以避免,但可以选择的是如何调节自己来应对它——要知道,情绪没有对错之分,没有哪种情绪是“不应该出现”的。但是,如果察觉到自己长期沉浸在这些负面情绪中难以摆脱,可以主动进行专业的心理咨询或者向医生寻求建议,建立对自身疾病的正确认识,了解疾病发展情况,帮助缓解心理负担。